近来,在北京的一些鸟市上偶尔会见到有人贩卖从云南捕捉的一种长得很小的猴子,在我国其他各地也有类似的现象,特别是在云南许多地方的一些花鸟市场和集贸市场上,更是常常见到有人以数十元到100元左右的价格公然叫卖。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猴子呢?为什么出现有人叫卖,无人管理的现象呢?
提起猴子,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那些动作滑稽、机智敏捷、欢蹦乱跳的动物,它们时而上窜下跳、时而抓耳挠腮,都是一副一会儿也闲不住的样子。不过在我国西南地区却生活着一种行动迟缓得令人吃惊的猴类,既不会蹿,也不会跳,只会一步一步慢慢地爬行,有时走一步竟达12秒钟,其速度之慢可以与乌龟相提并论,而且还十分贪睡,如果被惊醒,也只不过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张望一下,身子却动也不动,因而得名“懒猴”。在市场上被人贩卖的正是这种猴子。
懒猴的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全身都披着密密的厚毛,所以躯体显得很肥胖。它的体毛主要为棕灰色,略微闪耀着银色的光泽,背部灰色的毛较多,脊背中央具有一条深栗色的纵纹,从顶部一直延伸到尾的基部。体侧和四肢的外侧呈棕褐色,而胸、腹部为灰色。四肢又粗又短,都具有5指(趾),掌面宽,后肢的第二趾上还有一个钩状的爪,便于牢牢地抓住树干。懒猴的体长仅有35厘米左右,体重1000克左右,尾巴极短,仅有1—2厘米长,隐藏在毛丛中,是我国最小的猴类。
懒猴的面部为白色,眼圈周围为棕黑色,就像是戴了一副圆形的眼镜。头部也是圆形,耳朵又短又小,眼睛却特别大,像猫眼一样明亮,视觉十分灵敏,能在黑暗中辨认物体,这是同它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懒猴是典型的热带雨林中的树栖动物,在我国仅分布在云南和广西西部等地,它平时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动,昼伏夜出,性情孤僻,胆怯怕人,白天蜷缩成球状,在树洞里、树树桠上或其他隐蔽的地方抱头而眠,夜里才出来觅食,行动时缓慢无声,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它“怕羞猫”。懒猴的食性很杂,包括各种野果、嫩叶、昆虫、蜗牛,甚至青蛙、小鸟、老鼠等。据说它特别爱吃蜂蜜,尤其是人工饲养的个体,所以也常被叫做“蜂猴”。
懒猴在捕食的时候不仅要靠视觉和嗅觉,还依靠十分敏税的听觉,这一点在夜行性动物中显得极为重要。事实上,它在捕猎的过程中常常是先通过声音寻觅猎物的,能够表现出极高的准确性,很少扑空。通常是先警惕地巡视四周,发现目标后就暗暗地接近,然后出其不意地用前肢出击,将猎物抓住。
虽然懒猴看上去总是神情倦怠、动作迟缓,但却有很强的攀援能力,能够在细小的树枝间穿行往来,也常常依靠这种本领来躲避危险。
懒猴平时并不集群生活。每只雄兽所占的领域达20—30公顷,最大可达40公顷,雌兽的领地也有10公顷左右。为了划分各自的领域,懒猴常常把腕腺上的分泌物涂抹在树上,或者将尿撒在边界地带,做为领地的标记。每当有其他同类进入领地时,大多会发出严厉的叫声进行警告和驱逐,而不同于其他动物常见的互相殴打的现象。
雄兽出于求偶的需要,常常把领地设在几个雌兽的领地之间,以便与更多的雌兽交往。如果出现两只雄兽争夺一个配偶的情况时,一场残酷的搏斗则在所难免,直到一方被撕打得伤痕累累、落荒而逃才告结束。此后战胜的雄兽每夜都要同配偶在一起,直到雌兽怀孕之后,才又开始去寻新的配偶。
懒猴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一年四季都可以发情交配,怀孕期为180天左右,临产前期雌兽出现4个乳头,多在冬季生产,分娩一般在夜间。每胎产仔1到2只,哺乳期为3到6个月。在哺乳期间,雌兽常将幼仔抱在怀中,而当幼仔刚刚开始学习爬行的时候,雌兽就不太管它们了,让幼仔逐渐地尝试独立的生活,除非有危险来临时才把它们抱回到自己的身边。懒猴2—3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2—13岁。
懒猴属于原始的低等猴类,对于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的起源、进化和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由于近廿年热带和亚热带的不断开发,懒猴的分布区日益狭小,数量也极剧下降,已经濒临绝灭,其中分布于广西的懒猴可能已经绝灭。据专家估计,生存在我国境内的懒猴的野外数量已不足2000只,因此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将懒猴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由于懒猴温顺可爱,善于模仿,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玩耍,再加上其体形娇小,便于携带和隐藏,因而偷猎与走私活动屡禁不绝,所以对懒猴的保护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